熔炉淬星火 靶向铸英才
——湖北红安以 “三点” 为尺量才育苗
近日,在湖北红安“2025年度大别山红色火种特训营”结业式上,89名“95后”干部慷慨激昂,相约“诗和远方”。为期4天的培训中,来自各乡镇、县直各单位的年轻干部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直面能力短板,以“实战练兵”的姿态锤炼过硬本领。这场由红安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精心烹制的干部培育“盛宴”,既是落实省委“干部素质提升年”工作部署的创新实践,更是红安着眼长远、系统谋划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生动缩影。
一、多维画像:聚焦干部“需求点”
“这次培训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而是一场精准的能力‘CT扫描’”。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吴斌介绍,特训营创新实施“三维画像”机制,通过档案调查、单位评价、组织研判,精准绘制年轻干部能力图谱。
4天的课程虽然不多,但做到了有的放矢。上新集镇的年轻干部陈伟深有感触:“平时在乡镇做信访接待的工作,很少有这种学习机会,特别是在一次培训中能同时学习锻炼‘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四种能力。”课程设置紧扣“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既有《走进红安——中国第一将军县》的“精神食粮”,也有《全县三级干部大会精神解读》的“政策大餐”;既有《青年干部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党性教育,也有《公文写作》《切实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的实践指导。这种“靶向治疗”式的课程设计,让学员们直呼“解渴”。
二、四考淬炼:聚焦能力"薄弱点"
“请围绕‘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发展力量’主题进行演讲,时间5分钟。”在即兴演讲考场,县委组织部干部罗思蕊面对考官的提问,从容作答。特训营里,领导变评委,学员变考生,一场场“真刀真枪”的较量接连上演,“理论测试+即兴演讲+结构化面试+调研报告”四种考核让不少学员直呼“压力山大”。
在“结构化面试”环节,学员化身乡镇副职处理“信访维稳”“山火险情”突发事件,评委现场打分。这种“紧张刺激”的实战考核,让县政府办干部陈立感叹:“平时觉得自己能力还不错,到了模拟现场才发现,理论和实践的差距太大了”。更具特色的是“五维”量化评分,从从文字功底、语言表达、应急处突、调研实践及学风纪律五个维度,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估。结营仪式上,学员们不约而同提到“差距”二字,这种直面短板的勇气,正是特训营设计的深意所在。
三、靶向赋能:聚焦发展“增长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及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红安县把红色文旅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营造全县上下合力抓红色文旅的浓厚氛围,全力培育文旅支柱产业,全力打造红色文旅高峰。特训营紧扣“打造红色文旅高峰”战略部署,将“考题”精准对接“县情脉搏”。理论测试以 “红安红色文旅发展机遇、目标、成效” 为背景资料,要求学员写一篇申论;现场调研则组织学员分组深入观音阁村、盐店河村、叶河村、程河村等红色美丽乡村,在“沉浸式行走”中梳理红色文旅融合堵点。
结业时提交的89份调研报告,既含“打造‘将军故里·英雄红安’红色文化IP”的前沿构想,也有“创新乡村红色研学产品”的实操建议,更不乏“串联大别山红色景区打造跨省旅游环线”的战略思考。正如县委组织部长高金磊同志所言:“特训营就是要让干部成为‘县情活字典’,让能力提升与县域发展同频共振,真正把‘需求点’转化为‘发展增长点’。
当前,全县上下正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契机,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向纵深发展。红色火种特训营的创新实践,不仅为年轻干部成长按下“加速键”,更探索出一条“以‘三点’为尺量才育苗”的新路径。未来,一场场“红炉淬炼”必将锻造出繁星之火,汇聚成加快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两个更好”振兴发展先行区的燎原之势。
通讯员:张曦 潘晴楣